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司机
编号:11630958
地上的“镜子”夺了司机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砰!”夜幕下一起车祸发生了……

    调查事故原因的交警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司机本人不抽烟,也不喝酒,据车上的幸存者说,开车时司机是相当清醒的,怎么会在突然之间与迎面而来的卡车撞上呢?

    一天晚上,交警队的蒋队长正在家里看书,刚好做眼科医生的朋友老林来看望他,聊着聊着就聊到这起车祸。出于职业的敏感,老林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在了解到事发当晚曾下了一场大雨的情况后,老林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眼睛一亮:“我或许能帮上一点忙。在事发的现场有没有特别的情况?”

    “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下过雨后整条公路积水比较多,现场也有一大摊积水。这有关系吗?”蒋队长不解地问。

    “这就对了,”老林用肯定的语气说,“现场的这一摊水就是导致车祸发生的罪魁祸首!”
, 百拇医药
    一摊水致车祸?

    “我怀疑是路面积水形成了一块块的‘镜面’,当车灯的强光照在上面形成眩光,使司机眼花发生车祸的。”

    “积水形成的眩光?”蒋队长来了兴趣。

    “眩光就是‘使人不愉快的强光’。它来源有直接的,如太阳光、太强的灯光等,也有间接的,如来自光滑物体表面(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在日常生活中使人眼疲劳的光线中,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眩光引起的。”看着蒋队长听得聚精会神的样子,老林也就拉开了话匣子。

    “眩光主要分两种类型:不舒适型眩光和帘幕型眩光。所谓不舒适型眩光,是指在某些太亮的环境下感觉到的不适,即当眼睛同时处于强和弱两种光强度的环境时,因不能很好地调整适应而造成的不适,例如坐在强太阳光下看书或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电视,眼睛必须在亮度相差很大的环境中相互转换,这就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在主观上就有眼花的感觉。同时,这种不舒服的情况还会引起眼睛的一种逃避动作而使视力下降。因为这种生理性反射,在夜间开车时眼睛就会因躲避对面极强的车头灯而引发事故,像在这起事故中,我的分析是当车开到积水的地点时,强烈的灯光射到积水表面,强光再从水面反射到司机的视线内引起反射性眩光,特别是在夜晚,光线的对比度更加强烈,司机眼前出现黑色暗点,造成视物不清。司机下意识地躲避,方向盘一歪,从而导致车祸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至于另一种眩光——帘幕型眩光,是指由于视野周边存在的离乱的眩光源引起人眼视功能损失的一种现象。由离乱光源引起过多的均匀光线散布在视野中,减低了对比度,使可见度下降,产生眼前好像遮盖了一层面纱,如透过很脏的挡风玻璃看东西就会产生类似情况。”

    “哦!原来如此。”倾听了良久的蒋队长,突然发问:“既然眩光对人影响这么大,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止它发生呢?”

    雨后路面上易积水,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晚上或夜间开车时千万不能开快车,万一遇到积水致不舒适型眩光时,也有足够的时间纠正。此外,调整环境因素也可矫正这种眩光,例如将电脑放在明亮的窗前会感到来自显示屏周围的眩光,而重新调整显示屏的位置或安装窗帘则可以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周围环境光线太暗,使用者也会感到来自屏幕的眩光而产生光学上讲的后像效应。总的来说是要尽量避免视野内有裸露的强光线直接照射,否则视网膜受到强烈光刺激,会破坏视网膜成像或使后像干扰时间延长,这些都会使视力暂时性降低。
, 百拇医药
    至于帘幕型眩光,情况就要复杂多了,引起帘幕型眩光因素中最常见的是患者屈光间质混浊,以老年白内障多见。当人眼晶体开始出现点状混浊时,进入眼球的光线散射(以短波长的光线为主,如蓝光),使患者感觉视物模糊。对于这种情况要根据眩光源类型作不同处理:如果离乱光是来自光滑物体表面的眩光,如阳光下高速公路路面、雪地和沙滩上,由于这种眩光很特殊,大部分是偏振光(即光线被限定在一个平面中振动),普通的滤光镜不能起作用,就只有用特殊的偏振光眼镜来消除它。生活中也可以佩戴这种眼镜来消除疲劳,增强视力;如果眩光是由普通光源形成的,则可以佩戴一些能滤掉特定短波长光线的滤光镜片来保持视网膜成像的质量,这种镜片能使人感觉视物更清晰,不过也会带给佩戴者色觉上的一些干扰和紊乱。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吸收处理紫外线的能力下降,由此导致的一些杂光也会产生帘幕型眩光来影响视网膜成像的质量,这种情况只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就可解决。

    最后,老林总结道:“其实,只要弄清眩光的来源、危害和预防的方法,大家就可以在生活中避免这一现象对眼睛的影响,更不会发生车祸这样的惨剧了。”

    蒋队长感叹地说:“想不到小小的一摊水有这么多的学问,看来我是要回单位重新考虑怎样写事故的报告书了。”, 百拇医药